(通讯员:王亚锋)
2025年7月22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老员工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在西安交大创新港圆满落幕。在本次竞赛中,西电学子获得佳绩,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4项,全国三等奖18项,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比赛除了英国上市公司365的师生积极参与外,公司其他公司多名师生也参与了本次竞赛,其中电子工程公司2支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1支队伍获得全国三等奖,集成电路学部、物理公司、广州研究院分别有1支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同时,在竞赛同期举办的2025年生物医学工程老员工职业规划赛中,生科院学子荣获全国银奖1项、铜奖1项。
表1 第十届全国老员工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获奖情况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级别 | 参赛员工 | 指导教师 |
1 |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光控“一锅法”宫颈癌疾病标志物体外快速检测 | 全国一等奖 | 杨泽平 | 沈颖莉,王福 |
2 | 基于电动力操控技术的便携式氧化应激检测装置研发 | 全国二等奖 | 马国忠,吴浪,钟翘声,焦绪彤,郭帛宸 | 胡波 |
3 | 基于深度学习的免疫荧光图像智能检测平台 | 全国二等奖 | 张硕磊,曹万豪,刘军昊,叶博达 | 胡波 |
4 | 新一代人工智能型支气管内窥镜 | 全国二等奖 | 王蓉,陆映玲,刘茹宁 | 曹志诚 |
5 | 空间域微流控数字液滴核酸检测系统 | 全国二等奖 | 刘家岐,王子文,陈长乐,徐烨,丁岩 | 胡波 |
6 | 仿生工程菌介导的半胱氨酸代谢调控用于胰腺癌的铁死亡治疗 | 全国二等奖 | 王乐轩,史易晨曦 | 乔晁强,王忠良 |
7 | 基于Micro-CT的智能表型分析系统 | 全国二等奖 | 马雅莉,刘筱奕,曾悦,杨森 | 朱守平,刘相宇 |
8 | 基于分子靶向识别的工程化益生菌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研究 | 全国二等奖 | 史易晨曦,刘佳,黄楚婷 | 乔晁强,王忠良 |
9 | 智慧牙医:基于AI的牙齿诊疗系统 | 全国二等奖 | 孟小涵,陈永祥,王靖怡 | 曹志诚 |
10 | 可注射温敏水凝胶辅助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全国二等奖 | 杨晓宇鲁伊君,郭盈,刘莹莹,杨傲 | 詹勇华,曾鋆 |
11 | 基于三维超声阵列的经颅脑神经调控系统 | 全国二等奖 | 张珈铭,曾华,刘子硕,丛文奇,余悦扬 | 李照希 |
12 | 智护康宁——基于联邦学习的医疗智能模型协同训练平台及应用系统 | 全国二等奖 | 邓钊,郑孜佟,赵紫薇 ,任珍,刘昭聪 | 程珂,穆旭彤 |
13 | 基于协同优化的骨肿瘤多模态融合影像可视化系统 | 全国二等奖 | 商睿哲,张鹏举,董家铭 | 王新怀,徐茵 |
14 | Neo—AI Diagnose无接触术前规划可视化系统 | 全国二等奖 | 陈泽杰,麻晨茜,刘晅润,李航,贾竣喆 | 王新怀,徐茵 |
15 | 基于单像素的多光谱融合手术导航系统 | 全国二等奖 | 王昊,行京阳,田杰雨,万红玲,赵寒燕 | 计钟,刘于金 |
16 | 用于中风上肢康复的肌电-迷走神经智能闭环刺激系统开发 | 全国三等奖 | 向阳,禄熠行,李家乐,游睿,魏美玲 | 杨雪娟 |
17 |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深度学习的急性白血病诊断分析系统 | 全国三等奖 | 唐晗露,牛政凯,岳敏奇,刘鸿健,樊德荣 | 张东杰,陈雪利 |
18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血液细胞快速智能检测平台 | 全国三等奖 | 许芊芊,刘畅,毛羿淳,冯晟,辜冬越 | 胡波 |
19 | 个性化tACS的慢性疼痛镇痛疗效研究及分析计算系统开发 | 全国三等奖 | 温学标,李雯,刘子涵 | 刘继欣 |
20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药质量评价系统 | 全国三等奖 | 王静,彭兰月,程一豪,马佳圆,欧家年 | 胡波 |
21 | γH2AX荧光图像智能分析:CT辐射敏感性评估平台 | 全国三等奖 | 范梦欣,王欣语,闫昕煜,景语萱,梁国好 | 胡波 |
22 | 铁死亡动态监测新策略:双靶标光声探针的开发与性能评估 | 全国三等奖 | 严嘉琦,李曜洋,崔雨晴 | 贾茜,徐晓洁 |
23 | 基于脑影像的智能认知预测系统 | 全国三等奖 | 郑煊,范梦欣,温新艳,杜旭昭 | 张毅,胡杨 |
24 | PDT的"二次革命":从能量工厂到指挥中心的战略转移 | 全国三等奖 | 赵生杰,陈小瑞,贾泽宇,宋杨,马景涛 | 张象涵,夏玉琼 |
25 | 基于大脑磁共振技术的腹痛亚型聚类分析研究 | 全国三等奖 | 苏航,韩道承,彭文凯 | 蔡素平 |
26 | 磁引益生:智慧疗愈IBD的创新方案 | 全国三等奖 | 徐嘉敏,曹显,王单阳,毛运航 | 王忠良,杨鹏 |
27 | 一种患者友好的抗体注射替代方案:口服工程化益生菌用于自免疾病的长期治疗 | 全国三等奖 | 刘佳,尚焱宇,黄楚婷 | 乔晁强,王忠良 |
28 |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房颤智能检测 | 全国三等奖 | 李佳熙,曹明,王昱衡 | 王昱博,张云 |
29 | 面向组织修复过程中血管新生在体监测的三维光声高分辨成像系统 | 全国三等奖 | 李欣,张孟泽,李胜,刘赛超,罗皓凡 | 王昱博,张云 |
30 | 智镜无界——基于无透镜计算显微成像的病理切片智能分析系统 | 全国三等奖 | 刘子涵,巩昱彤,牛子瑜,温学标,田佳乐 | 陈雪利 |
31 | 基于MPI-MFH系统的肿瘤诊疗一体化新方案 | 全国三等奖 | 刘凯,何宁,胡家玮,梁栋,王宇州 | 朱守平,王艺涵 |
32 | 肿瘤乏氧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的筛选与在体光学监测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 全国三等奖 | 常鹏,王天航,唐凌云,田阔野,赵帅 | 詹勇华,陈丹 |
33 | 智愈贴——机器学习辅助的仿生Janus创可贴用于光线自适应智能伤口监测和护理 | 全国三等奖 | 王有泉,任启航,栾林飞 | 王丽蓉 |
表2 2025年生物医学工程老员工职业规划赛获奖情况
序号 | 赛道 | 获奖级别 | 参赛员工 | 指导教师 |
1 | 就业赛道 | 全国银奖 | 贾天哲 | 刘继欣,王璐格格 |
2 | 成长赛道 | 全国铜奖 | 谷冯浩 | 王琦俐 |
“第十届全国老员工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公司、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院)承办,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协办。本届大赛以“医工交汇,数智赋能”为主题,紧密围绕学科前沿热点,深度聚焦临床应用实践,旨在引导员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竞赛吸引了280余所高校、4200余支队伍、1.5万余名员工参赛,创历史新高。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国际赛道,吸引22国员工参与。
英国上市公司365高度重视本次大赛,积极动员组织同学们参赛,并在决赛前为同学们安排答辩预演,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各个项目进行逐一指导。本次大赛展现了师生蓬勃的风采,丰富的奖项是对同学们辛勤付出的肯定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认可。英国上市公司365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同学们在生物医学工程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